|
栏目导航 首页-业内新闻 |
成品油涨价民意这次为何表认同 |
来源:. 南方网 加入日期:2008-06-20 点击:95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人民日报》6月20日)
与其说此次提高汽油、柴油价格“既遂”是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企业长期积极争取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民意的推动和促成使然,正因为如此,民意才对这番涨价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回想起此前汽柴油涨价时候的一片反对之声,可以说,这一次是个例外,是民意和涨价的难得契合。
然而,这种契合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于原油等能源价格的一种必然。众所周知的是,早在今年初,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之下,国内就传出了基于维持成品油价格的基本稳定的考虑从而实施的财政补贴石油企业是“穷人补贴富人”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由于当时的日用品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处于急剧涨价阶段,故而反对提高成品油价格的呼唤没有能够成为主流声音。现在,通胀压力的形势虽然依然严峻,但相对于数月之前,人们对于维持物价稳定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客观、理性、务实,从先前的"闻涨必反"过度到现在的有选择性地支持涨价。
这是一种极其可贵的进步,也给予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到底应该对涨价抱以什么样的态度。是为了维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从而一味地限制物价(主要表现为成品油等能源产品的价格)上涨吗?不是的,确保成品油等能源产品价格的稳定固然有利于抑制通胀压力,却是与价格规律背道而驰的,价格倒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天然不相适应,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原油进口补贴政策在增强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群众对补贴政策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财政作为均衡社会收支,调节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管理的支撑不是要片面地补贴有车一族的富人,更要照顾包括广大中低收入群众在内的社会公众。
汽柴油涨价有时也意味着尊重民生。判断成品油等商品价格涨价是否合理,不是以是否有利于物价稳定为依据,片面的维持成品油的价格稳定不仅不理智,而且还破坏了价格规律的正常作用,而是以广大群众与否、满意与否,是否有利于调节社会财富的均衡分配,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为前提。广大群众所需要的,绝对不是把成品油价格死死地掐在某一固定的水平线上,而是不能因为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让中低收入群体来承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经济成本。
我们看到,由于对种粮农民、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和公共交通等相关领域进行补贴的配套措施的同时出台,使我们更加看到了成品油价格上涨做到了既尊重经济规律,又实现了照顾困难群体的理性,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我们尤其不能忽视的就是,在汽油、柴油等价格大幅提高的背景之下,其所带来的诸如货运、产品加工成本增加等连锁效应使物价水平雪上加霜,从而反过头来威胁民生质量,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和加以认真研究,不留隐患。(编辑:东雪)
|
|
|
|
|